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之間互相批評意見建議
1.理論學習缺乏系統(tǒng)性。通常借助理論學習中心組、黨委會議、黨支部“三會一課”等形式集中開展,對上級文件精神多以“傳達式”學習為主,學習形式不夠豐富靈活,難以適應新形勢下構建學習型黨組織的需求。例如,因事務繁忙,探索多元化學習方式成效不理想,實際學習常受各類因素影響,多以“傳達式”學習為主,靈活的學習方式未能有效堅持。
2.理論學習、宣傳、研究的結合與系統(tǒng)性有待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具體工作實際的融匯領會不夠深入全面,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tǒng)一以及學用成果轉化不夠有力,理論學習的成果僅停留在思想層面,尚未充分應用于實際工作和行動之中。例如:歷經多崗位歷練,在面臨工作難題時,習慣憑借老經驗、舊辦法,未能結合最新理論成果思考對策、制定計劃,致使部分工作推進出現偏差。
3.貫徹新發(fā)展理念存在不足。在貫徹新發(fā)展理念上不夠精確、全面和透徹,科學精準做好“雙統(tǒng)籌”尚存一定差距,在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深化供給側結構等方面的研究不夠深入。例如,全市三次產業(yè)結構比例失衡,呈“中間小兩頭大”態(tài)勢,與財政收入不匹配,第一產業(yè)產業(yè)化水平較低,第二產業(yè)主要依賴能源經濟,第三產業(yè)輻射帶動能力欠佳。
4.政治執(zhí)行力有待提高。尚未真正從政治視角觀察和處理問題,有時對上級決策部署的理解存在偏差,過分關注各自分管范疇的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本位主義,偶爾習慣于避重就輕,強調面臨的困難,在遭遇某些急難險重任務時會出現畏難情緒,執(zhí)行積極性欠缺。
5.改革攻堅活力不足。思想解放不夠,在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與手段方面存在短板。繁忙于應對工作居多,主動落實較少,研究情況居多,解決問題較少,缺乏創(chuàng)造性開展工作的能力,改革意識有待進一步增強。在工作中,未能充分運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剖析、認知和解決問題,理論對實際工作的指導存在差距,工作按部就班。
6.創(chuàng)新發(fā)展能力有待提升。慣于采用傳統(tǒng)思維和方法應對工作中的難題,對新情況、新問題的研究不夠深入,習慣憑經驗行事,未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工作中主動創(chuàng)新、推陳出新的舉措較少。
7.對干部的日常管理較為寬松。對分管科室的管理有時存在尺度寬松、要求不嚴的問題,往往對業(yè)務工作的督辦指導較多,對干部思想、作風、紀律等方面的苗頭性問題,事前監(jiān)督和批評指正不夠嚴厲,面對細微問題有時會選擇忽視;存在管理意識薄弱、發(fā)現問題敏銳度不高等不足,導致個別領導干部出現違法違紀問題,對領導干部“八小時以外”和“三圈”的監(jiān)督力度有待進一步強化。
8.政治敏銳性不夠強。有時更側重于本職工作和生產經營狀況,對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這些領域的復雜性缺乏必要的警惕和鑒別能力,看待問題表面者多、探究根源者少,關注主流者多、留意末節(jié)者少,對一些黨員干部的不良言論,制止糾正的力度不夠。
9.調查研究不夠深入。工作部署居多,檢查落實較少,對群眾的所想所盼推動落實不夠充分。日常事務性工作繁忙,到基層一線了解情況、征求意見、解決問題的時間相對較少,未時刻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身,在一些具體問題和事情上,多依賴經辦人的匯報,深入一線調研的情況較少,依據匯報作決策,對實際工作把握不足。
10.廉潔自律不夠嚴格。存在自我滿足感,無意識中降低了對自我的要求,有時在思想上放松了自我約束,生活待遇未向低標準看齊,滿足于“不超標”,對“四風”隱形變異、花樣翻新等苗頭和現象的敏銳度不夠。多數情況下更傾向于追求和諧,回避和掩蓋矛盾,對分管部門的監(jiān)督和協助不足;即便出現問題,也傾向于遮掩急于解決,由于監(jiān)督偏軟,一些本可規(guī)避的問題未能有效遏制,對分管工作中重點企業(yè)的監(jiān)管存在缺失。
11.作風轉型不夠徹底。在推動工作作風轉變方面,仍存在標準不高、要求不嚴、求真務實不足的問題。例如在改善會議和文件風險上,雖日常工作強調精簡實效,為基層騰出更多精力落實工作,但以會議傳達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的現象依然存在。工作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傾向于把控宏觀導向和進行總體策劃,而深入基層調研、解決實際問題、關注群眾訴求的時間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