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們:
今天,我們齊聚一堂,共同迎接中國共產(chǎn)黨104歲的生日。窗外的黨旗正隨著夏風舒展,像一團永不熄滅的火焰;會議室里的黨徽在燈光下熠熠生輝,如一顆永遠滾燙的初心。104年前,南湖紅船劈開的不僅僅是一湖碧波,更是舊中國沉沉的夜幕;104年來,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yè)路到復興路,我們黨用“為有犧牲多壯志”的豪情、“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魄力、“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堅守,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寫下了人類歷史上最壯麗的奮斗史詩。
今天的黨課,我不想只講歷史的輝煌,更想和大家聊聊“傳承”——傳承什么?如何傳承?作為新時代的機關干部,我們該以怎樣的姿態(tài),接過前人的接力棒,在新的長征路上跑出屬于我們這代人的好成績。
一、從“紅色根脈”中汲取力量:讀懂“奮斗”二字的基因密碼
同志們,翻開黨的百年史冊,“奮斗”是最鮮明的底色,也是最厚重的傳承。
這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革命奮斗。1921年,13名平均年齡28歲的青年,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的石庫門里,在南湖畫舫的煙雨朦朧中,立下“試看將來的環(huán)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誓言。從南昌城頭的第一聲槍響,到井岡山的星火燎原;從長征路上的“萬水千山只等閑”,到延安窯洞里的“實事求是”;從西柏坡的“兩個務必”,到天安門城樓上的“中國人民站起來了”——28年浴血奮戰(zhàn),370多萬名黨員烈士用生命鋪就了民族獨立的道路。他們中,有29歲犧牲的陳延年“革命者光明磊落、視死如歸”,有36歲就義的趙一曼“未惜頭顱新故國”,有26歲寫下《可愛的中國》的方志敏“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這些名字背后,是“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拼勁,是“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執(zhí)念,是“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赤誠。
這是“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建設奮斗。新中國成立后,面對“一窮二白”的爛攤子,黨帶領人民用雙手“種”出了工業(yè)體系,用汗水“澆”出了兩彈一星。河南林縣的紅旗渠,10萬群眾用10年時間,在太行山懸崖上鑿出“人工天河”,削平1250座山頭,架設152座渡槽,打通211個隧洞,挖砌土石方2225萬立方米——這相當于從哈爾濱到廣州鋪一條高3米、寬2米的石墻!甘肅八步沙的“六老漢”,三代人用38年把7.5萬畝荒漠變成綠洲,“一步一叩首,一锨一栽樹”,用布滿老繭的手改寫了“沙進人退”的宿命。這些奮斗故事告訴我們:困難從不是退縮的借口,而是淬煉意志的熔爐;挑戰(zhàn)從不是前行的阻礙,而是檢驗擔當?shù)脑嚱鹗?/p>
這是“弄潮兒向濤頭立”的改革奮斗。1978年,小崗村18枚紅手印按下“大包干”的驚雷;1992年,南方談話如春雷喚醒市場經(jīng)濟的活力;2013年,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響徹神州。從“深圳速度”到“雄安質量”,從“嫦娥奔月”到“蛟龍?zhí)胶!?,從“一帶一路”到“人類命運共同體”——40多年改革開放,我們用“殺出一條血路”的勇氣,用“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用“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堅持,讓“中國號”巨輪始終破浪前行。上海浦東新區(qū)的建設者們,30年里把一片農田變成“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征”,GDP從60億元躍升至1.6萬億元;浙江“千萬工程”20年迭代升級,讓“千萬個鄉(xiāng)村美起來、富起來”,被聯(lián)合國譽為“農村振興的中國樣本”。這些成就的背后,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是“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韌勁,是“今日事今日畢”的實勁。
同志們,歷史不會重復,但精神永遠傳承。從革命到建設,從改革到復興,我們黨之所以能歷經(jīng)滄桑而初心不改、飽經(jīng)風霜而本色依舊,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共產(chǎn)黨人“奮斗到底”的信念。今天的我們,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更要從這些“紅色根脈”中汲取力量,讓“奮斗”二字融入血脈、刻入靈魂。
二、在“時代之問”前扛起擔當:答好“機關干部”的使命考卷
本文標題:以奮斗之姿書寫忠誠答卷——在迎接建黨104周年“七一”專題黨課上的講話
鏈接地址:http://specficcolloquium.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06207.html
版權聲明
作者原創(chuàng),不允許二次傳播,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收回會員權益,追究法律責任。
微信訂閱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