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通道轉兵中感悟智慧和力量
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中革軍委在湘桂黔三省交界湖南通道境內恭城書院召開緊急會議,研究血戰(zhàn)湘江后瀕臨絕境的中央紅軍的戰(zhàn)略行動方針,史稱“通道會議”。經過激烈爭論,會議最終采納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放棄北上湘西與紅二、紅六軍團會合的原定計劃,改向敵人兵力薄弱的貴州方向前進。會后中革軍委發(fā)出“萬萬火急”電令,中央紅軍分兩路轉兵西進貴州黎平,史稱“通道轉兵”。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指出,湖南是一方紅色熱土,走出了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彭德懷、賀龍、羅榮桓等老一輩革命家,發(fā)生了秋收起義、湘南暴動、通道轉兵等重大歷史事件,大批共產黨人在這片熱土譜寫了感天動地的英雄壯歌。重溫通道轉兵這一歷史事件,是黨和人民對湘江戰(zhàn)役捐軀赴難、悲壯犧牲紅軍戰(zhàn)士的深情緬懷,是對生死關頭轉兵西進重大決策和史實的深情致敬。
(一)
紅軍長征出發(fā)90周年之際,回望通道轉兵及其后中央紅軍的艱辛長征路,意義深遠。中央紅軍血戰(zhàn)湘江后,通道會議決定先緊急轉兵向西,黎平會議徹底放棄北上計劃,猴場會議正式制定“新的行動方針”,直至遵義會議在最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此后,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戰(zhàn)勝雪山草地、攻克天險臘子口……最終落腳陜北,一步一步開創(chuàng)出中國革命的嶄新局面。這一步步長征的艱辛跋涉,是鐵骨忠魂鑄就的不朽英雄史詩,是中華民族復興史上的永恒豐碑。
穿越歷史烽火硝煙,通道會議雖然短暫,但它發(fā)出的是我們黨實事求是、獨立自主的先聲,奏響的是實現遵義會議偉大轉折的序曲。通道轉兵雖緊急為之,但它拼出的是紅軍浴火重生、鳳凰涅槃的轉機,蹚出的是黨和紅軍走向勝利的光明大道。正是從通道會議開始,中央紅軍戰(zhàn)略轉移開始逐步由被動向主動轉變,黨逐漸驅散陰霾、撥開迷霧,直到實現偉大轉折和開辟正確革命道路。通道轉兵雖是二萬五千里長征中的一個歷史瞬間,但“兵轉道通”四字回轉,卻蘊藏著歷史演進的必然邏輯,承載著無盡的歷史價值。
歷史如潮,大道如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赝嚯y輝煌、篳路藍縷的百余年奮斗歷程,我們黨之所以能夠歷經磨難而不衰、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最根本的就是黨始終洞察歷史大勢、順應歷史潮流,堅定把握歷史主動、走好歷史大道。長征的勝利,根本就在于逐步形成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選擇了正確的方向和道路。這是我們黨用鮮血和生命凝結而成的寶貴結晶,也昭示著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必須深刻汲取長征特別是通道轉兵這一歷史事件所蘊含的智慧和力量,以更好把握通向未來的方向和道路。
(二)